亞洲透視 - 2016年第2季 - 改革仍是亞洲經濟增長的關鍵

下載PDF

今年年初,MSCI亞洲(日本除外)指數的跌幅高達12.9%1,隨後在首季終反彈並收復失地。環球投資者憂慮三項因素,拖累大市下跌:1)中國經濟放緩;2)美國再次收緊政策的潛在影響;及3)商品價格疲弱,導致通縮壓力上升。然而,上述憂慮似乎已經消除;目前投資者關注的主要問題,相信是近期亞洲轉強的跡象能否持續。我們認為多項基本因素表現向好,包括政府政策以至企業或結構性改革,是長線支持區內經濟增長的必要元素。

市場修訂美國貨幣政策的預期

鑑於環球經濟表現疲弱,美國利率正常化對亞洲經濟的影響,可說是投資者年初最關注的問題,並遏抑亞洲股市。市場憂慮美國聯儲局加息,可能導致2013年下半年出現的「縮減量寬恐慌」(taper tantrum)2重現。隨著聯儲局在1月份的取態更趨審慎,促使加息預期由全年四次,下調至可能只在年底加息一次,市場消除有關的憂慮。聯儲局加息預期下調,支持亞洲貨幣迅速升值。部分亞洲央行,把握聯儲局轉趨溫和的立場,以及貨幣風險因而下跌的機遇。自年初以來,印尼央行已三度減息,台灣和印度則各自減息一次。事實上,亞洲(日本除外)央行單在2015年已16度減息。往績顯示,一如首季終所見,每當流動資金預期轉趨向好,投資者便樂於承擔更高風險,因此新興市場(特別是亞洲)一般表現優於大市。然而,受產能過剩及槓桿(借貸比例)過高的結構性因素影響,預期環球增長將繼續低於平均值,而亞洲仍須持續推行改革及經濟重組。

 

chart 2

點擊下載PDF閱讀全文

 

1 資料來源:MSCI、彭博資訊,以美元計算,所述指數在2016年1月21日跌至低位。

2 在2013年5月22日,美國聯儲局結束其中一項量化寬鬆計劃,觸發債市及新興市場等其他風險資產出現恐慌。